体检肝功能异常怎么回事
肝功能异常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相关指标有转氨酶类、胆红素类、白蛋白、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等,不同指标有不同意义;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肝功能异常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检查项目有病原学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等,诊断流程是先问病史、体格检查,再做初步肝功能检查,依结果选相应检查,不明病因者考虑肝穿刺活检以制定治疗方案。
一、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一)病毒性肝炎
1.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可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肝感染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7%左右,乙肝患者体内病毒持续存在会不断影响肝功能。
2.丙肝: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丙肝的原因,丙肝病毒可直接损伤肝细胞,也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肝感染者约1.8亿,我国丙肝感染率也有一定比例,感染后易慢性化并逐渐影响肝功能。
(二)药物性肝损伤
1.常见药物:某些抗生素(如异烟肼等)、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抗肿瘤药物等都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以异烟肼为例,在使用异烟肼治疗的患者中,约有1%-1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其机制可能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肝损伤。
2.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耐受程度不同,一些本身肝功能储备较差的人群,如患有基础肝病或老年人等,使用某些药物时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三)酒精性肝病
1.饮酒量与时间:长期大量饮酒是主要原因,一般来说,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就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病导致肝功能异常。据研究,长期大量饮酒者中约50%会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2.个体代谢差异:有些人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酒精代谢较慢,乙醇和乙醛在体内蓄积时间长,对肝细胞的损伤更严重,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
(四)脂肪性肝病
1.肥胖相关: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研究表明,肥胖相关脂肪肝患者中,约有20%-30%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2.代谢紊乱: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脂肪性肝病。例如,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的比例较高,其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和肝功能异常。
(五)自身免疫性肝病
1.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存在持续破坏肝细胞,引起肝功能异常,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
2.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主要累及肝内小胆管,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女性发病居多,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胆管损伤有关,胆管损伤后胆汁排泄受阻,进而引起肝功能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六)遗传代谢性肝病
1.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异常,铜在肝脏等组织沉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较多,若不及时治疗,铜在体内蓄积会逐渐累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
2.血色病:是一种铁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肠道对铁的吸收异常增加,过多的铁沉积在肝脏等器官,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患者体内铁过载,会逐渐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还可能累及心脏、胰腺等器官。
二、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指标及意义
(一)转氨酶类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迅速释放入血,导致血清ALT升高。其升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例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明显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20倍,甚至更高;在药物性肝损伤早期,ALT也常显著升高。
2.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正常时血清中含量较低,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被破坏,AST释放入血,AST升高。AST/ALT比值也有一定意义,例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ALT比值常大于2。
(二)胆红素类
1.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情况。肝细胞受损时,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血中TBil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大量红细胞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引起TBil升高;阻塞性黄疸时,胆道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TBil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
2.直接胆红素:主要反映胆道排泄功能,胆道梗阻时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疾病可导致胆道梗阻,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三)白蛋白
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例如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常低于35g/L,同时可伴有球蛋白升高,出现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倒置。
(四)凝血功能相关指标
1.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当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PT延长。PT延长的程度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严重程度,在重型肝炎等严重肝功能受损的情况下,PT明显延长,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PT的标准化表示,与PT意义相似,在肝功能异常时,INR升高,同样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情况。
三、不同人群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相对较少,更多见甲肝等)、药物等有关。例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多与病毒感染、遗传代谢等因素相关,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儿童时期肝细胞再生能力较强,但如果是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对于怀疑有遗传代谢性肝病的儿童,要详细询问家族史,尽早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儿童肝功能异常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黄疸是否加重、有无精神萎靡等情况,及时就医。
(二)孕妇
1.特点:孕妇肝功能异常可能与妊娠相关的生理变化、妊娠合并症等有关。例如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瘙痒等,对胎儿有一定影响,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后果。此外,孕妇也可能因合并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出现肝功能异常。
2.注意事项:孕妇出现肝功能异常时,要综合考虑妊娠情况和肝脏病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通过B超、胎心监护等了解胎儿状况。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如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可能有肝毒性,导致肝功能异常;同时老年人肝脏的代偿能力下降,对损伤的修复能力减弱,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病情进展可能较快。例如老年人患病毒性肝炎时,病情可能比年轻人更严重,容易发展为重型肝炎。
2.注意事项: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由于多种基础疾病可能同时用药,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肝脏的影响。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情况并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维护肝脏健康。
四、肝功能异常的进一步检查及诊断流程
(一)进一步检查项目
1.病原学检查:包括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甲肝抗体、戊肝抗体等检测,以明确是否有病毒性肝炎感染。例如乙肝五项检查可判断是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等不同感染状态;丙肝抗体阳性提示可能有丙肝病毒感染,需进一步进行丙肝RNA检测明确病毒复制情况。
2.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有相对特异的自身抗体,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率较高。
3.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脂肪肝、肝硬化、肝内占位性病变等;CT或MRI检查对于发现肝脏肿瘤、胆管扩张等病变更具优势,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及胆道系统的结构。例如CT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肝脏占位是良性还是恶性有重要价值。
4.肝穿刺活检:对于病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细胞损伤的程度、病因等,如能明确是否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等。但肝穿刺活检是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用药史、饮酒史、家族史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黄疸、肝脾肿大等体征。接着进行初步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检测。根据初步检查结果进一步选择病原学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对于仍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