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刺激物、皮肤保湿、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避免接触刺激物
日常生活中,手部易接触各种刺激物而诱发或加重湿疹。如频繁接触洗洁精、洗衣粉、消毒剂等化学制品,会破坏手部皮肤屏障。建议在接触此类物质时佩戴手套,选择内层棉质、外层橡胶或塑料材质的手套,既能吸汗又能隔离刺激。同时,避免搔抓手部皮肤,搔抓虽能暂时缓解瘙痒,但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导致炎症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2.皮肤保湿
保持手部皮肤的湿润至关重要,可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日常应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如凡士林、尿素霜等,洗手后及时涂抹,每天多次使用,尤其是在睡前厚涂,然后戴上棉质手套,可促进皮肤吸收,增强保湿效果。
3.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经常从事手部劳动,如手工艺人、厨师等,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手部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海鲜、牛奶等,若发现食用后湿疹症状加重,应避免食用。
4、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手部湿疹。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激素药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对激素药膏不耐受或面部、手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湿疹。这类药物可抑制局部免疫反应,且无激素相关不良反应,但使用初期可能有短暂的烧灼感,一般可逐渐耐受。
5、物理治疗
紫外线光疗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手部皮肤,可抑制皮肤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常用的有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
对于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老年人,在使用口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