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尤其是5-15岁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在拥挤、卫生条件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一、飞沫传播
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或带菌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在密闭的教室、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等空间内,飞沫传播的风险较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学校等集体场所活动频繁,更容易因飞沫传播而感染猩红热。
二、直接接触传播
1.皮肤接触:与猩红热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接触到患者带有细菌的皮肤,也可能引发感染。特别是皮肤有破损的情况下,细菌更容易侵入人体。对于婴幼儿,家长在照顾时若不注意手部卫生,接触患者后再接触婴幼儿,就可能导致婴幼儿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等,也有可能感染。比如,患者用过的餐具上可能残留细菌,其他人接触后未及时洗手就进食,就有被感染的风险。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玩具等物品容易被多个儿童接触,增加了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猩红热,尤其是儿童。一般来说,5-15岁的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抵抗力较弱。而成年人由于可能既往感染过相关细菌或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一定免疫力,相对儿童来说不易感染,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染的可能。另外,生活在拥挤、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也会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