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游泳等因素及腺样体肥大造成,病原体感染中儿童因咽鼓管特点更易患病,上呼吸道感染蔓延使咽鼓管阻塞致分泌物积聚,游泳时病原体或水压变化可引发,儿童腺样体肥大易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致感染
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常见的细菌病原体,而病毒方面,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都可能引发。例如,当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鼻腔及咽部的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感染。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直,呈水平位,这使得病原体更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所以儿童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性中耳炎。
上呼吸道感染蔓延:当发生感冒、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阻塞,影响中耳的正常引流,从而使中耳内的分泌物积聚,为病原体滋生创造条件。比如,患有鼻窦炎时,鼻腔分泌物增多,炎症可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
游泳等因素:游泳时如果鼻腔或咽部进水,水中的病原体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另外,潜水时水压变化也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使外界空气难以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被吸收后形成负压,引起中耳黏膜充血、渗出,引发急性中耳炎。对于儿童来说,游泳时若不注意防护,发生急性中耳炎的风险更高。
腺样体肥大: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肥大的腺样体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会增生明显,当腺样体肥大时,会阻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导致中耳内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长期可引发感染形成急性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