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病原体可通过产前、产时、产后途径入侵,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使其易受侵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出生时伴有窒息、胎膜早破过长、产程消毒不严等情况的新生儿发生风险更高
一、病原体入侵是主要原因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脐部等部位容易成为病原体入侵的门户。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产前、产时或产后途径侵入新生儿体内。产前感染多因孕妇有菌血症,细菌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产时感染往往是因为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时间过长、产程延长等,使得胎儿暴露于被细菌污染的环境中;产后感染则常与新生儿皮肤、黏膜、脐部或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感染有关,比如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不达标接触新生儿后导致感染,或者新生儿使用的物品被病原体污染等。
二、自身免疫因素影响
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尚未成熟,T淋巴细胞功能不足,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较少,杀菌能力较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细菌的吞噬作用也较差,这些自身免疫方面的缺陷使得新生儿更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发败血症。例如,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细菌后,其杀菌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新生儿体内相关酶的活性相对较低,就会影响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增加败血症发生风险。
三、出生时的相关情况影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免疫功能较足月儿更差,发生败血症的风险更高。另外,出生时伴有窒息、胎膜早破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产程中消毒不严格等情况的新生儿,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从而引发败血症。比如胎膜早破时间过长时,阴道内的细菌容易上行感染胎儿,增加败血症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