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治疗涉及抗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及其他辅助药物,抗生素类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分别有不同抗菌机制及儿童使用注意事项;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水肿;解热镇痛药物缓解发热耳痛等,需据患者具体情况选药,考虑年龄病史等保障安全。
一、抗生素类药物
1.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对于敏感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有一定疗效,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可针对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儿童患者使用时需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评估,且要注意有无青霉素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
2.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克洛等,对多种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能有效覆盖急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原菌。不同年龄段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范围,一般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使用前同样需询问过敏史。
3.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作为替代药物,通过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作用。儿童使用时要关注胃肠道反应等情况,有肝脏疾病等病史的儿童需谨慎使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可的松滴耳液等,可减轻中耳黏膜的炎症水肿,缓解耳痛等症状。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滴耳方法,儿童使用时需小心操作,避免药液流入咽喉等部位,有耳部穿孔等情况时需遵医嘱谨慎使用。
三、其他辅助药物
1.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用于缓解急性中耳炎引起的发热、耳痛等症状。儿童使用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儿童需特别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要考虑年龄、病史等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