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中通风状况影响传播风险,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更易感染;密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和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婴幼儿自我防护差需注意环境清洁消毒及家长自身卫生防护。
一、空气飞沫传播
1.传播机制:猩红热患者或带菌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飞沫,周围人群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受到感染。例如,在密闭的空间里,如拥挤的教室、家庭居室等,如果有猩红热患者,病毒传播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通过空气飞沫途径感染猩红热。在学校等集体生活环境中,儿童之间密切接触,空气飞沫传播的概率大幅提高。
2.影响因素:通风状况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飞沫稀释扩散快,传播风险相对较低;而通风差的环境则有利于飞沫聚集,增加传播几率。年龄较小的儿童,自身免疫力较弱,在空气飞沫传播中处于相对更易感染的地位,相比成年人,他们更需要避免处于可能有传染源的密闭或人群密集环境。
二、密切接触传播
1.传播方式:直接接触猩红热患者的皮肤伤口、鼻咽分泌物等,或者间接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等,都可能导致感染。比如,与猩红热患者共用毛巾,或者接触到患者触摸过的桌面等物体表面,手上沾染了链球菌后,若不注意手部卫生,再接触口鼻等部位,就会引发感染。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喜欢用手探索周围环境,若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未及时清洁手部,感染风险较高。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时,如果防护不当,也容易被传染。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由于自我防护能力差,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定期对儿童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避免儿童与猩红热患者有过于密切的接触。同时,家长自身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在接触患病儿童后及时洗手,防止将病菌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