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脐疝了怎么办
脐疝是小儿常见腹部疾病,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瘢痕组织薄弱致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突出,多见于婴幼儿等。多数1岁内可观察等待,直径小于2厘米2岁内多可自愈,期间避免腹内压增高;可通过医用脐疝带压迫、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非手术干预;若脐疝直径大于2厘米超1岁未自愈、突出物不能回纳伴肠梗阻表现、脐部有感染迹象需就医;早产儿等特殊人群脐疝需更精心护理,异常尽早咨询医生。
一、脐疝的基本情况
脐疝是小儿常见的腹部疾病,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在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经脐部薄弱区突出所致。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
二、观察与等待
对于大多数脐疝患儿,在1岁内有自愈的可能,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密切观察。家长需留意脐疝的大小、有无突出物嵌顿等情况。一般直径小于2厘米的脐疝,随着年龄增长,腹肌逐渐发达,多数可在2岁内自愈。在此期间,要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因为这些可能会使脐疝突出更明显。
三、非手术干预措施
1.压迫法:可使用医用脐疝带进行压迫。选择合适大小的脐疝带,使脐疝突出物回纳后,将疝带的软垫准确压迫在脐环处,这样可以减少腹内压对疝内容物的冲击,有助于脐环的闭合。但使用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压迫作用。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要经常检查脐部,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感染。如果脐部有分泌物或发红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加重影响脐疝的恢复。
四、需就医的情况
如果脐疝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一是脐疝直径大于2厘米,超过1岁仍未自愈;二是脐疝突出物不能回纳,伴有腹痛、呕吐等肠梗阻表现;三是脐部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人群的脐疝,家长要更加精心护理。由于这类孩子身体各方面发育相对更不成熟,更要避免腹内压升高的情况,如轻柔护理孩子,避免过度哭闹等。一旦发现脐疝相关异常情况,要尽早咨询医生,因为他们的脐疝自愈可能性和处理方式可能与足月儿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