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有猩红热如何治疗
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给予合适饮食;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等;对症治疗有发热时物理降温、皮肤护理;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殊注意;治疗中要预防并发症,观察是否出现相关迹象并及时处理
一、一般治疗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治疗包括让患儿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急性期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稀粥等,咽痛明显时可给予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二、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类: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有特效。一般疗程为10天左右。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儿,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需注意不同年龄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可能存在差异,使用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三、对症治疗
发热处理:若患儿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等特点,应采用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但要避免过度降温等情况。
皮肤护理:猩红热患儿会有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让患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若皮疹脱屑,不要强行撕脱,让其自行脱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要求,因为婴幼儿对药物的代谢等与成人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药物反应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儿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等,在治疗猩红热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药物,以避免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因为猩红热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
五、预防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并发症的迹象,如是否出现心悸、气短等可能提示风湿性心脏病的表现,是否有尿量减少、水肿等可能提示急性肾炎的表现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因为儿童在患病期间身体的抵抗力较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