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怎么得的
急性中耳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及其他因素引发,病原体感染中病毒和细菌常见,儿童因免疫系统等因素易受侵袭;咽鼓管功能障碍因儿童咽鼓管特点及相关病症易致中耳炎症;其他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的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病毒方面,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常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累及中耳。细菌感染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较为常见。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例如,在冬季和春季呼吸道病毒流行季节,儿童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增加,这与儿童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多以及自身免疫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有关。
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气压并引流。当咽鼓管发生堵塞或功能不良时,中耳内的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导致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炎症。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平直,更容易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例如,儿童感冒时,鼻咽部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引起咽鼓管黏膜肿胀,导致管腔堵塞,进而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发病风险。此外,腺样体肥大也是儿童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肥大的腺样体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正常通气和引流。
其他因素:
年龄:儿童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除了上述咽鼓管解剖特点外,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更不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且在喂养过程中如果姿势不当,如平卧喂奶,容易导致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增加感染机会。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的儿童,患急性中耳炎的概率会增加。因为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同时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使儿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另外,游泳时如果鼻腔灌水,污水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但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整体发病因素中占比相对较小。
病史: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儿童,由于鼻腔黏膜水肿,也容易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发病风险。此外,有过急性中耳炎病史的儿童,再次发病的可能性比没有病史的儿童更高,这是因为中耳结构在初次炎症后可能存在一定的损伤,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再次受到病原体感染或发生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