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是什么关系
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密切相关,脓毒血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败血症是其病情更严重、有器官功能损害和组织灌注不良的类型,两者均源于病原体侵入致免疫反应失调,儿童、老年人、有特定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等人群发生脓毒血症进而发展为败血症的风险或情况不同。
定义关联:脓毒血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当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如出现乳酸升高、少尿等表现)时,就称为败血症。也就是说,败血症是脓毒血症中病情更为严重、出现了器官功能损害和组织灌注不良的阶段。
病理生理基础:两者都源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失调。病原体在体内繁殖产生毒素等物质,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在脓毒血症阶段,主要是炎症反应的全身性扩散;而发展到败血症时,除了强烈的炎症反应外,还出现了因感染导致的血管功能障碍、心功能改变等,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影响其正常功能。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的脓毒血症,若感染控制不佳可能迅速进展为败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更不成熟,感染后发生脓毒血症-败血症的风险更高,而且新生儿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等情况可能更为隐匿,需要密切监测。对于老年人,其自身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较多,发生感染后也较易发展为脓毒血症,进而进展为败血症,且老年人器官功能本身有所衰退,一旦发展为败血症,器官功能障碍的纠正相对更困难。
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脓毒血症-败血症的发生发展影响不显著,但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是否吸烟、饮酒等会有影响。吸烟会损害呼吸道等部位的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可能增加发生脓毒血症-败血症的几率;长期大量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也不利于机体对感染的防御,增加感染后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的可能性。
病史相关影响: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和神经病变,影响感染后的机体反应和组织修复,更容易发生脓毒血症,进而发展为败血症;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艾滋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自身免疫力低下,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发生脓毒血症-败血症的风险明显升高,且病情往往更为严重,治疗难度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