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胃肠炎怎么办
儿童急性胃肠炎可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引起,有消化道和全身症状,家庭初步处理包括饮食调整和补充水分,有就医指征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殊关注。
一、病因了解
儿童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也可能因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进食不洁食物等)、腹部受凉等因素导致。不同病因导致的症状可能有差异,但都主要影响胃肠道功能。
二、症状表现
消化道症状:常见呕吐、腹泻,呕吐多为胃内容物,腹泻可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等,严重时可能出现黏液便、脓血便。
全身症状: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还可能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若腹泻、呕吐严重,可导致脱水,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症状。
三、家庭初步处理
饮食调整:急性期可适当减少进食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适当稀释奶粉。
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是关键,可少量多次给儿童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儿童出现明显脱水表现,如精神差、尿量极少等,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四、就医指征
频繁呕吐,无法口服补液盐者。
腹泻严重,大便次数频繁,量多,伴有明显脱水症状者。
出现高热不退(如体温持续超过38.5℃以上,经一般处理无缓解)。
大便带血,或伴有剧烈腹痛等情况。
五、医疗诊治
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
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由于婴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腹泻、呕吐引起的脱水等情况更为敏感,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注意臀部护理,避免因腹泻导致红臀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急性胃肠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