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治疗
跖骨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用石膏等固定4-6周,固定期关注患肢情况,避免负重、抬高患肢,儿童、有基础病史者需特殊注意,固定期做非固定关节主动活动;手术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有特殊注意,术后护理伤口,依愈合情况进行康复锻炼,术后2-3周可部分负重锻炼。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跖骨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稳定性较好的单纯跖骨干骨折,骨折端移位不明显时。
处理方式: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在生活方式上,患者需要避免患肢负重,尽量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固定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摄入,以利于骨折愈合。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且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2.康复锻炼:在固定期间,可进行非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锻炼需要根据骨折愈合的进程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跖骨骨折出现明显移位(如骨折端重叠、成角、旋转畸形等)、开放性骨折、多发性跖骨骨折影响足部功能等情况时需要手术治疗。例如,跖骨颈骨折出现明显移位,影响足的负重和外观时。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克氏针、钢板等。手术过程中要尽量恢复跖骨的解剖结构,以保证足部的正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儿童患者骨骼较软,手术中要避免过度损伤骨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在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操作时要考虑到骨质情况,确保固定的稳定性。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在手术前后做好病情的评估和管理,确保手术安全。
2.术后处理:术后需要进行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同时,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康复锻炼,一般术后2-3周可开始进行部分负重的功能锻炼,但具体的锻炼计划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如骨折的愈合程度、身体的整体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