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引发因素包括胆道梗阻(蛔虫感染相关及胆道寄生虫导致)、细菌感染(肠道细菌移位及血行感染)、胆道结构异常(先天性胆道畸形及胆道局部解剖变异)
一、胆道梗阻
1.蛔虫感染相关:儿童时期蛔虫感染较为常见,蛔虫可进入胆道,引起胆道梗阻,这是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常见病因之一。蛔虫凭借其活动能力以及胆道相对狭小的空间等因素,容易造成胆道的机械性梗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儿童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可能增加蛔虫感染的几率,从而增加胆道梗阻导致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风险。
2.胆道寄生虫:除蛔虫外,其他胆道寄生虫也可能导致胆道梗阻。比如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它们在胆道内寄生,会影响胆道的正常通畅,使得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最终引发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儿童如果有食用未煮熟的含有相关寄生虫的食物等情况,就可能感染此类寄生虫,增加患病风险。
二、细菌感染
1.肠道细菌移位:小儿的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当肠道发生感染等情况时,肠道内的细菌可能发生移位,通过门静脉系统等途径进入胆道,引起胆道的细菌感染。例如,当儿童患有肠炎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等细菌有可能移位至胆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儿童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肠道微生态平衡容易被打破,使得肠道细菌移位的风险增加。
2.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胆道引起感染。比如儿童患有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细菌可经血流播散至胆道,引发胆道的炎症。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细菌感染的抵御能力较弱,血行感染导致胆道炎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三、胆道结构异常
1.先天性胆道畸形:一些小儿存在先天性胆道畸形,如胆道狭窄、胆道闭锁等情况。这些先天性的结构异常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导致胆汁淤积,胆汁淤积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进而导致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先天性胆道畸形是小儿自身结构发育异常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尽早发现并进行干预。
2.胆道局部解剖变异:小儿胆道局部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个体差异的变异情况,例如胆道走行异常等。这种解剖结构的变异可能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路径,使得胆汁排出不畅,增加胆汁淤积和感染的风险,从而引发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对于存在胆道局部解剖变异的小儿,需要密切关注其胆道功能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炎症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