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炎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其中单纯型最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注意耳部护理,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病情。
1.单纯型:
病变局限于中耳鼓室黏膜,一般无全身症状。
主要症状为耳部闷胀感、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低调间歇性耳鸣等。
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轻度充血、内陷,锤骨柄向后上方轻度移位,光锥缩短或消失。
2.骨疡型:
病变超出中耳黏膜,多有耳痛,可向同侧头部放射,多为持续性,可有脓液从外耳道流出。
可伴有耳鸣、耳聋,多为传导性聋。
检查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锤骨、砧骨或镫骨骨质破坏。
3.胆脂瘤型:
由于胆脂瘤可破坏周围骨质,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因此应尽早手术治疗。
主要症状为耳部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
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并发多种颅内、外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中耳乳突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
全身治疗:应根据中耳乳突炎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同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以减轻炎症反应。
局部治疗: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直接作用于耳部,发挥局部杀菌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中耳乳突炎并发胆脂瘤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乳突切开术、鼓室成形术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等。
2.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涕进入中耳。
3.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入耳。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儿童患者,治疗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中耳乳突炎的治疗可能需要更加谨慎。
2.药物治疗应根据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药物过量。
3.手术治疗应在全身情况稳定、耳部炎症得到控制后进行。
4.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中耳乳突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耳部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特别关注其病情,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