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儿童急性中耳炎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等,局部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漏;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有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用酚甘油滴耳,穿孔后清洗再用抗生素滴耳液)、支持治疗(用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疼痛、保证休息饮食、密切观察病情,特殊儿童加强监测)
一、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1.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可伴有畏寒、惊厥等。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容易引发全身反应。
2.局部症状
耳痛:突然发生的耳痛,可为持续性钝痛或抽痛,婴幼儿常表现为频繁拉扯耳朵,这是由于耳部神经相对敏感且炎症刺激引起。
听力下降:患儿可能对声音反应迟钝,部分患儿在发病前可能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之后出现听力改变,是因为中耳腔内炎症导致传音功能障碍。
耳漏:鼓膜穿孔后可出现耳内流脓,初期可为血性分泌物,之后转为脓性分泌物,这是炎症导致鼓膜破损,中耳积液流出所致。
二、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急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可能的致病菌等因素来决定,使用抗生素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合理应用。
2.局部治疗
耳部用药:鼓膜穿孔前可使用酚甘油滴耳,起到消炎止痛作用,但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用,避免腐蚀鼓膜;鼓膜穿孔后可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局部用药可直接作用于耳部病变部位。
3.支持治疗
缓解疼痛:对于发热、耳痛明显的患儿,可适当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来缓解症状,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等调整合适剂量,以儿童舒适度为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疼痛后再考虑药物。
注意休息与饮食: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儿童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姿势,避免呛咳等情况。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耳部症状及全身情况变化,如发热持续不退、耳痛加重、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的儿童患急性中耳炎时,更要加强监测,因为这类儿童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需要更积极的评估和治疗,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儿童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