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应该如何治疗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有观察等待及缓解症状(疼痛管理、休息饮食);药物治疗中抗生素应用有适应证和药物选择要求;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婴幼儿要谨慎处理、密切观察,儿童用药需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及家长配合,妊娠期女性用药要权衡对母胎影响。
一、一般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的非严重急性中耳炎患儿,若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剧烈,可先观察等待,多数可自行缓解。因为此年龄段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使得部分轻度急性中耳炎有自愈可能,观察期间需密切关注患儿症状变化。对于2岁以上患儿,若症状较轻也可先观察1-2天,再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2.缓解症状:
疼痛管理:年龄适宜的患儿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耳痛,需根据患儿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剂量,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例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退热作用。
休息与饮食: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病情恢复。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
适应证:对于6个月以下急性中耳炎患儿、伴有严重全身症状(如高热、精神萎靡等)的患儿、单侧中耳炎且鼓膜穿孔的患儿以及2-12岁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需使用抗生素。中-重度急性中耳炎表现为剧烈耳痛、体温>39℃等。
药物选择: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若患儿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可选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要足疗程,一般为10天左右,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病情反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急性中耳炎需特别谨慎处理。由于婴幼儿解剖结构特点,中耳与咽鼓管关系特殊,更容易发生感染且病情变化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耳部症状及全身情况,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和安全原则,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同时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朵加重感染。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对儿童听力等有潜在影响,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在用药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配合,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急性中耳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权衡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局部使用的抗生素滴耳液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