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是怎么回事
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有饮食因素、感染、肠痉挛、肠套叠、肠梗阻、疝气等,其症状主要为腹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热等,诊断主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一、病因
1.饮食因素: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食物,或进食过快、过饱等,都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
2.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可引起胃肠道炎症,导致腹痛。
3.肠痉挛: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4.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5.肠梗阻: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可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
6.疝气:腹股沟疝、脐疝等疝气可因疝内容物嵌顿或绞窄而引起腹痛。
7.其他:如腹部外伤、肠系膜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等也可导致小儿腹痛。
二、症状
1.腹痛部位:腹痛的部位常与病变的部位有关,如胃、十二指肠疾病多在中上腹;小肠疾病多在脐周;结肠疾病多在下腹或左下腹;阑尾病变多在右下腹。
2.腹痛性质:腹痛的性质可为阵发性腹痛、持续性腹痛或阵发性加重的腹痛。
3.伴随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热等症状。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腹痛的发生时间、部位、性质、诱因、缓解因素等,以及患儿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腹部的望、触、叩、听诊,注意腹部有无包块、压痛、肠鸣音是否正常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等,可帮助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
4.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X线、CT等,可帮助诊断腹部的病变。
四、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2.病因治疗: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解痉止痛、手术治疗等。
3.对症治疗:腹痛剧烈者可给予止痛药物,但应避免使用吗啡、哌替啶等强阿片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五、注意事项
1.对于小儿腹痛,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腹痛持续不缓解、出现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在病因未明确之前,应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以免影响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
4.避免腹部受凉,注意保暖。
5.如患儿有其他疾病,如疝气、过敏性紫癜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总之,小儿腹痛的原因复杂,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