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和中耳炎的区别是什么
鼓膜炎是鼓膜的炎症,病变局限于鼓膜,多由病毒感染或外耳道炎症蔓延引起,症状有耳痛等,检查见鼓膜充血等,病毒感染性鼓膜炎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中耳炎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儿童多见,分分泌性和化脓性,分泌性表现为听力下降等,化脓性有耳痛、流脓等,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化脓性用抗生素,儿童治疗需特注意耳部清洁等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鼓膜炎:是发生于鼓膜的炎症,主要病变局限在鼓膜本身。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病毒等,也可因外耳道炎症蔓延波及鼓膜。
2.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儿童多见。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其发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病原体常通过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
二、症状表现
1.鼓膜炎:主要症状为耳痛,可为剧烈疼痛,也可呈胀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听力减退,检查可见鼓膜充血、水疱形成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
2.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小儿可能出现对声音反应迟钝、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化脓性中耳炎除了有耳痛外,还可出现耳道流脓、发热等症状,儿童化脓性中耳炎发热症状可能较为明显,体温可高达39℃以上,且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三、检查方法
1.鼓膜炎:耳镜检查可见鼓膜表面有充血、水疱,有时可见血疱,疱破后可形成溃疡。
2.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颜色淡黄或琥珀色,有时可见液平面;化脓性中耳炎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穿孔,有脓液自穿孔处流出,乳突CT等检查可了解中耳乳突腔的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
四、治疗原则
1.鼓膜炎: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耳痛,如患者无禁忌,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等。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儿童患者用药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2.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咽鼓管黏膜水肿,对于有积液的患者可进行鼓膜穿刺抽液等治疗;化脓性中耳炎需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为鼓膜穿孔前,可使用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但儿童使用时需注意酚甘油的浓度等;鼓膜穿孔后则需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后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儿童中耳炎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的全身情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等,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