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症状分局部和全身两类,局部有脓肿与窦道(破溃后排出脓性分泌物甚至死骨)、疼痛(劳累等情况加剧)、局部肿胀、肢体畸形(儿童骨骼发育期因炎症破坏骨骺板所致);全身有低热(急性发作时体温更高)、乏力消瘦等。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骨骼发育受影响大,治疗要保护骨骺板、谨慎用药;老年人身体机能弱,治疗需考虑身体状况、加强营养支持;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要在治疗骨髓炎时兼顾基础疾病治疗,像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
一、局部症状
1.脓肿与窦道: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局部会反复出现脓肿,脓肿破溃后会形成窦道。窦道长期不愈合,会持续或间断地排出脓性分泌物,有时还能排出死骨。这是由于骨髓腔内的炎症持续存在,导致骨质破坏、坏死,形成的脓液需要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2.疼痛:患者局部常有隐痛,在劳累、抵抗力下降或窦道堵塞时,疼痛会加剧。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以及骨质破坏引起的压力变化导致疼痛。
3.局部肿胀:病变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以及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
4.肢体畸形:如果骨髓炎发生在儿童骨骼生长发育期,由于炎症破坏了骨骺板,可导致肢体生长障碍,出现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这是由于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机体免疫系统不断反应所致。但在急性发作时,体温可升高至39℃甚至更高。
2.乏力、消瘦: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消耗,患者可出现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机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对骨骼发育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肢体畸形等严重后果。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如发现肢体疼痛、活动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骨骺板,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过度治疗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
3.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这类患者在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其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需要在治疗骨髓炎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