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
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症状有发热、典型皮疹(含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等)、咽峡炎;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用红霉素等;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保证休息和营养、规范用抗生素;老年人要谨慎选抗生素、监测基础病;孕妇用药需权衡对胎儿影响、监测胎儿情况、注意休息营养。
一、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到38℃~40℃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相对更易出现高热情况,且体温波动可能受感染程度等因素影响。
典型皮疹:发病后1~2天内出现皮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触之有砂纸感,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疹先从耳后、颈部开始,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潮红,而口鼻周围无皮疹,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病初舌被白苔,以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不同年龄患者皮疹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在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上有一定不同。
咽峡炎:表现为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咽痛明显,吞咽时加重,儿童可能因咽痛而影响进食,不同年龄儿童咽峡炎表现程度可能有别,幼儿可能更难准确表达咽痛情况,但会有哭闹、拒食等表现。
二、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G等,抗生素能杀灭链球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饮食上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牛奶、鸡蛋羹等,以补充发热等消耗的能量。同时,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家长要按照医嘱规范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患猩红热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更谨慎地选择抗生素,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因为感染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孕妇:孕妇患猩红热需要特别谨慎用药,抗生素的选择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确保母婴安全,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以利于病情恢复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