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如何诊治
跟骨骨折的诊断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康复有早期和后期,诊治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通过准确诊断、合适治疗及规范康复训练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一、跟骨骨折的诊断
跟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方面需了解受伤机制、时间等。体格检查可发现跟部肿胀、压痛、畸形等。影像学检查中X线是首选,能初步显示骨折情况,如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等;CT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跟骨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细节,包括关节面是否受累、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人群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跟骨骨折因骨骼发育未成熟,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骨质疏松的患者,骨折表现可能更易发生移位等。
二、跟骨骨折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一般处理。对于儿童跟骨骨折,非手术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足部的发育情况,因为儿童骨骼具有生长潜力,不当处理可能影响足部功能和发育。对于老年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可适当补充钙剂等,但需遵循相关医学规范。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对于移位明显的跟骨骨折,尤其是关节面受累、跟骨高度及宽度丢失的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包括关节面的平整、跟骨的高度和宽度等,以减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儿童手术要考虑对骨骺的影响,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三、跟骨骨折的康复
(一)早期康复
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足趾的屈伸活动、踝关节的非负重活动等。儿童康复时要注意训练强度和方式,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康复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逐步增加活动量。早期康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二)后期康复
当骨折逐渐愈合后,可进行渐进性的负重训练和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最大程度恢复跟部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和基础状况的患者康复进程和方法会有所调整,例如儿童在康复后期要注重足部功能的全面恢复以适应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则要重点关注恢复日常行走等基本活动能力。
总之,跟骨骨折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准确的诊断、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规范的康复训练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