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股骨颈骨折可按骨折线部位分为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坏死率高,常见于有骨质疏松基础的老年女性)、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有移位易致股骨头坏死,中青年多因高能量损伤)、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血供破坏少、易愈合、坏死率低,各年龄段均有);按X线表现分为内收型骨折(Pauwel角大于50°,不稳定、易移位,常见于老年骨质疏松者)、外展型骨折(Pauwel角小于30°,稳定、不易移位,受伤外力相对较小);按移位程度分为GardenⅠ型(不完全骨折、无明显移位,少见、症状轻)、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骨折线清晰、症状明显)、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疼痛剧烈、肿胀明显)、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预后差、并发症风险高)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可损伤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支,导致股骨头严重缺血,坏死率较高。该类型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骨质疏松基础的女性,由于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有移位的经股骨颈骨折容易损伤股骨头的血供,也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中青年患者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如车祸、高处坠落等。
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此型骨折部位血供破坏较少,骨折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该类型骨折相对稳定,多见于受到一定外力但能量不是特别高的情况,各年龄段均有发生。
按X线表现分类
内收型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角)大于50°,属于不稳定骨折,骨折端剪切力大,容易移位。内收型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在轻微扭转外力下即可发生内收型骨折。
外展型骨折:Pauwel角小于30°,属于稳定骨折,一般情况下骨折端相对稳定,不容易移位。外展型骨折也可见于老年人,但相对内收型骨折,其受伤外力相对较小,骨的损伤程度相对较轻。
按移位程度分类(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仅有部分骨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端没有明显移位。此型骨折较为少见,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局部轻度疼痛、肿胀。
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骨折线清晰,但骨折端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X线可明确看到骨折线,患者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相对明显。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骨折端有部分移位,股骨头与股骨颈有部分错位,但尚未完全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患者局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骨折端完全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股骨头和股骨颈完全错位,此型骨折预后相对较差,发生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