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观察等待及缓解症状(如疼痛管理、休息饮食);药物治疗中抗生素用于特定情况,还有减充血剂、止痛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有并发症等情况,方式有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等。
一、一般治疗
(一)观察等待
对于6个月-2岁无严重耳痛(VAS评分<4)、体温<39℃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可先观察等待48-72小时,约80%的患儿可自行缓解。年龄较大、症状较轻的成人急性中耳炎患者也可考虑短时间观察,观察期间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
(二)缓解症状
疼痛管理:对于有耳痛症状的患者,可通过局部热敷等方式缓解。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烫伤,成人可将温热的毛巾敷于耳部,每次15-20分钟,可一定程度减轻疼痛。
休息与饮食:患病期间患者需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要摄入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耳部不适。
二、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使用
适用情况:对于2岁以上伴有严重耳痛(VAS评分≥4)、体温≥39℃或症状持续48小时无改善的急性中耳炎患者,以及所有6个月以下急性中耳炎患儿,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等,阿莫西林对大多数引起急性中耳炎的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病菌有较好抗菌作用。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年龄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的相关规定;成人患者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则不能使用阿莫西林。
(二)其他药物
减充血剂:对于伴有鼻塞症状的急性中耳炎患者,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等,能减轻咽鼓管肿胀,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但需注意减充血剂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减充血剂要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止痛药: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缓解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和成人都可使用,但要注意剂量,儿童需根据体重计算合适剂量。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指征
经保守治疗无效,如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出现并发症,如鼓膜穿孔后持续流脓、乳突炎等;
存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转化为急性发作等情况。
(二)手术方式
鼓膜切开术:适用于积液较多、鼓膜膨出明显的患者,通过切开鼓膜,排出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儿童患者进行鼓膜切开术时要严格遵循儿科手术操作规范,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对儿童耳部的损伤。
鼓膜置管术: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术,通过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保持中耳通气引流,减少积液形成。但要注意术后耳部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