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症状
猩红热有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症状,婴幼儿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老年人易出现并发症,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前驱期有发热、咽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出疹期皮疹有特点及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恢复期皮疹消退后脱皮。
一、前驱期症状
一般起病较急,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也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0℃左右,同时伴有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可能因发热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这与病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应答表现。
二、出疹期症状
皮疹特点:皮疹多在发热后1~2天出现,最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潮红,而口周无皮疹,呈现“口周苍白圈”;舌苔白厚,舌尖及边缘红肿,突出的舌乳头称为“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称为“杨梅舌”。皮疹的形成是因为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红疹毒素等引起皮肤血管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皮疹可能相对更敏感,瘙痒感可能更明显,需注意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成人皮疹表现与儿童类似,但全身症状可能相对儿童更明显,如高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等。
三、恢复期症状
一般在皮疹出现后48小时内开始消退,按出疹顺序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皮疹消退后1周左右开始脱皮,脱皮程度不一,轻者为糠屑样脱皮,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脱皮持续1~2周。儿童脱皮时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脱皮处感染,成人脱皮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也需注意皮肤保湿等护理。脱皮是因为皮疹处皮肤角质层脱落,与感染后皮肤修复过程有关。
四、特殊人群表现
婴幼儿:婴幼儿患猩红热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可能不突出,皮疹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有无拒食、烦躁等表现,因为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一旦怀疑应及时就医,因为延误诊断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如引发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患猩红热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等。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全身症状可能更严重,需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猩红热,感染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因感染出现血糖波动,需密切监测血糖并调整降糖方案;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发热、感染等出现心脏负担加重等情况,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和病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