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猩红热
猩红热有发热、皮疹(如1-2天出现、分布及特点、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等及咽拭子培养检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需与风疹、麻疹等鉴别,怀疑患猩红热应及时就医,儿童患者需家长密切观察并遵儿科护理原则护理。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儿童患者发热表现可能相对更为明显且急骤,需关注不同年龄儿童发热的程度差异及伴随表现。
2.皮疹:是猩红热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最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触之有砂纸感,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并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面部潮红,但口鼻周围无皮疹,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3.杨梅舌:发病2-3天后,舌乳头肿胀、发红,突出于白色舌苔之外,形似杨梅,称为杨梅舌,这也是猩红热较典型的表现之一,不同年龄患者均可出现,但儿童患者可能因舌部感觉等情况有不同的主观感受。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一般可达(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达80%以上,有时可见中毒颗粒,这是因为链球菌感染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相应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指标可能有一定生理范围差异,需结合具体年龄判断。
2.咽拭子培养:咽拭子培养可检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这是确诊猩红热的重要依据,通过采集咽部分泌物进行培养,若培养出相应病菌则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患者采集咽拭子的操作需根据其配合程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三、与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
1.风疹:风疹的皮疹一般于发热1-2天后出现,为淡红色斑丘疹,分布较均匀,疹间有正常皮肤,全身症状相对较轻,耳后、枕后淋巴结常肿大。而猩红热皮疹为充血性针尖样皮疹,有特殊的皮疹分布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相对更明显等不同,可通过皮疹特点、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不同年龄人群风疹和猩红热的表现可能因自身免疫等情况有一定差异。
2.麻疹:麻疹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发热3-4天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开始向下蔓延,出疹时体温更高,有典型的黏膜斑(科氏斑)。与猩红热的皮疹特点、出疹时间等均不同,可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皮疹特征观察及相关检查来区分,不同年龄儿童患麻疹或猩红热时的表现需关注其年龄相关的免疫等状况。
如果怀疑患有猩红热,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