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孟氏骨折治疗需依具体情况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患儿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等可保守治疗;骨折移位明显、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需手术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治疗有差异,术后及保守治疗后均有康复注意事项,包括不同治疗方式下的康复锻炼及复查等。
一、保守治疗的适用情况
1.骨折类型:对于一些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儿童孟氏骨折,若骨折断端稳定性较好,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部分单纯的青枝骨折,骨折端仅有部分骨质连续性中断,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等保守方法,骨折多可顺利愈合。其依据是儿童骨骼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轻度的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逐渐纠正。
2.患儿一般情况:若患儿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时,可选择保守治疗。比如患儿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法承受手术创伤和风险。
二、手术治疗的指征
1.骨折移位明显:当骨折端移位较大,超过一定程度时,如桡骨头脱位明显且复位后不稳定,或者骨折端成角、重叠移位较严重,保守治疗难以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影响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时,需行手术治疗。研究表明,移位明显的儿童孟氏骨折若不及时手术复位固定,可能导致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2.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若儿童孟氏骨折同时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且通过保守治疗无法改善神经、血管受压等情况时,需要手术治疗来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恢复其正常功能。
3.开放性骨折:对于开放性的儿童孟氏骨折,由于存在感染风险,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清创并妥善固定骨折端,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
三、不同年龄儿童的治疗差异及考量
1.婴幼儿:婴幼儿骨骼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轻度移位的孟氏骨折,保守治疗的优势更明显。但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石膏或支具的固定情况,因为婴幼儿好动,可能导致固定松动,需定期复查调整。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防止因固定不当引起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并发症。
2.学龄儿童:学龄儿童活动相对较多,对肢体功能恢复要求较高。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功能恢复的骨折移位情况,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相对更突出。但手术也需要充分考虑学龄儿童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心理疏导等工作。
四、术后及保守治疗后的康复注意事项
1.保守治疗康复:保守治疗期间,要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手指屈伸等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前臂的旋转等可能影响骨折对位的活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桡骨头的位置等。
2.手术治疗康复:手术治疗后,早期要注意保持患肢的制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康复锻炼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手指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前臂的旋转等功能锻炼,同时要定期进行康复评估,确保肢体功能能够最大程度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