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发性脑梗塞
多发性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占全部脑梗死的70%~80%,其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引起,临床症状复杂,与梗死部位、面积等有关,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预防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则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其病变范围一般较小,临床症状多较轻,故又称为脑腔隙性梗死。
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与脑损害的部位、脑梗死的面积大小、梗死的次数以及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状态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果影响了大脑皮质,常出现失语、偏瘫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如果影响到脑桥、小脑,则可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吟诗样语言等。如果影响到大脑脚,则常出现昏迷、去大脑强直等症状。
多发性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发现梗死灶,有助于诊断。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脑血管状况。
多发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脑保护治疗等。
3.手术治疗: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手术治疗。
4.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作业治疗等,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多发性脑梗塞的预防非常重要。首先,要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其次,要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此外,还可以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总之,多发性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