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血肿及脓肿是怎么回事
鼻中隔血肿是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由鼻外伤、鼻中隔手术等引起,较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需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鼻中隔脓肿是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所致,有鼻塞、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表现,确诊需立即切开引流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需注意保护鼻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手术及术后规范护理,不同年龄人群发病、表现、治疗及预防有相应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多因鼻外伤(如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等)、鼻中隔手术(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未得到及时处理等原因引起;鼻中隔脓肿则是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由鼻中隔血肿处理不及时、感染蔓延等因素引发。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鼻部外伤等情况导致鼻中隔血肿及脓肿,成年人则多与鼻部手术、感染等相关,男性和女性在发病风险上无显著特定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如经常鼻部受外伤撞击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有鼻部手术史且术后护理不当的人群也易出现相关问题。
二、临床表现
鼻中隔血肿:主要表现为鼻塞,多为单侧鼻塞,且进行性加重,检查可见鼻中隔一侧或双侧半圆形隆起,黏膜色泽正常,触之柔软有弹性。
鼻中隔脓肿:除了有鼻塞症状外,还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鼻中隔局部红肿隆起,触之有波动感,黏膜充血明显。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主要表现为哭闹、鼻部不适等,而成年人能较清晰表述局部疼痛等情况,生活方式相关方面,若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发热等全身症状的表现程度。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通过前鼻镜检查等,观察鼻中隔局部的形态、颜色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肿或脓肿。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CT等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鼻中隔内部结构,有助于明确血肿或脓肿的范围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等调整检查方式,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在适当镇静等情况下进行检查。
四、治疗原则
鼻中隔血肿:较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需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积血;若反复出血形成的血肿,则需切开引流。
鼻中隔脓肿:一旦确诊需立即切开引流,清除脓液,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其年龄对应的安全用药范围,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成年人则要根据其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等。
五、预防措施
注意保护鼻部,避免鼻部外伤,进行鼻部手术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后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保持鼻部清洁,防止感染等情况发生。不同年龄人群预防重点有所不同,儿童要加强看护,避免其鼻部受到撞击等,成年人要注意自身生活中对鼻部的保护以及术后的规范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