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怎么传染人的
丙肝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破损皮肤和黏膜传播,如共用注射器吸毒、侵入性操作消毒不严格)、母婴传播(宫内传播发生率低、分娩时传播为主要途径之一及产后不宜母乳喂养)、性传播(无保护性行为传播,性活跃有多个性伴侣等人群风险高,应提倡用安全套及定期筛查)。
一、血液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过去由于对献血者筛查不严格,输入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感染丙肝。但随着筛查手段的不断完善,这种途径的感染已大幅减少。例如,在采用了更敏感的HCV核酸检测后,输血相关丙肝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年龄角度看,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输入污染血液而感染,但儿童若因医疗需要接受输血等操作时,更需严格把控血制品质量。对于有输血史且时间较早的人群,需提高丙肝筛查意识。
2.破损皮肤和黏膜传播:
共用注射器吸毒: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是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HCV可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不同年龄段的药瘾者均面临风险,青少年药瘾者由于对健康危害认识不足,更容易参与共用注射器等危险行为。对于有吸毒史的人群,应强制进行丙肝筛查,并提供戒毒及丙肝防治的综合干预措施。
侵入性操作消毒不严格: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场所,如牙科诊所、美容机构等,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丙肝。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因牙齿问题在不正规机构接受治疗,感染风险较高,所以儿童就医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对于有创伤性操作史且消毒不规范的人群,需密切关注丙肝相关症状并及时检测。
二、母婴传播
1.宫内传播:丙肝母婴传播中,宫内传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5%-10%。孕妇感染HCV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从胎儿年龄角度,整个孕期都可能发生宫内感染,但孕晚期感染孕妇传给胎儿的风险相对略高。对于怀有HCV感染孕妇的胎儿,出生后需密切监测丙肝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感染情况。
2.分娩时传播: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也可感染丙肝,这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传播率约为4%-6%。对于即将分娩的HCV感染孕妇,应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优化等措施,降低胎儿感染风险。产后母乳喂养方面,目前认为HCVRNA阳性的母亲不宜母乳喂养,因为乳汁中可能含有HCV,可通过婴儿破损的黏膜等感染婴儿,这对于哺乳期的HCV感染母亲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需向其详细说明并提供合适的喂养替代方案。
三、性传播
与HCV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丙肝传播的途径之一。不同性别在性传播中面临的风险并无本质差异,但性活跃人群,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同性性行为者,感染丙肝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性活跃人群,应提倡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来降低丙肝传播风险,同时定期进行丙肝筛查,尤其是有高危性行为史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