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斜颈是怎么造成的
婴儿斜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因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或分娩过程使胸锁乳突肌受损致纤维性挛缩,新生儿常见,出生后胸锁乳突肌有肿块;以及先天性骨性斜颈,由颈椎骨质发育畸形破坏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所致,婴儿期有症状且可能随年龄加重。后天性因素有姿势性斜颈,因婴儿长时间不良姿势致颈部肌肉紧张度不一;视力问题,如斜视使婴儿为看清物体调整头部位置形成斜颈;炎症刺激,颈部局部炎症引发肌肉痉挛导致斜颈,起病急且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外伤,颈部受伤损伤肌肉、骨骼或神经致斜颈,可能伴有疼痛、肿胀等表现。
一、先天性因素
1.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患侧偏斜畸形。这可能与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有关,如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胸锁乳突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其血液供应,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最终引起挛缩。也可能与分娩过程有关,如难产、臀位产、产钳助产等,可能会使胸锁乳突肌受到损伤,引发血肿,血肿机化后形成瘢痕,造成肌肉挛缩。对于新生儿而言,这种先天性肌性斜颈较为常见,出生后可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内有肿块,质地较硬,随着病情发展,肌肉逐渐挛缩,颈部畸形会更加明显。
2.先天性骨性斜颈: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如颈椎半椎体、颈椎融合等。颈椎的这些先天性发育异常会破坏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导致颈部向一侧偏斜。这种情况在婴儿期可能就会表现出斜颈症状,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斜颈可能会逐渐加重,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脊柱发育异常的表现。
二、后天性因素
1.姿势性斜颈:婴儿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睡眠时总是偏向一侧,或者经常朝一个方向看,会使颈部一侧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另一侧肌肉相对松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斜颈。这种情况在婴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家长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注意调整婴儿的姿势时更容易发生。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颈部肌肉力量较弱,更容易受到姿势的影响。
2.视力问题:婴儿如果存在视力障碍,如斜视等,为了看清物体,会不自觉地调整头部位置,长期下来就可能导致斜颈。比如,当婴儿一只眼睛视力较差,为了获得清晰的视觉,会将头部偏向视力较好的一侧,从而逐渐形成斜颈。
3.炎症刺激:颈部局部的炎症,如颈部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刺激颈部肌肉,引起肌肉痉挛,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斜颈。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炎症。炎症导致的斜颈通常起病较急,可能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等症状。
4.外伤:颈部受到外伤,如摔倒、撞击等,损伤颈部肌肉、骨骼或神经,也可能导致斜颈。婴儿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意外受伤。外伤引起的斜颈可能伴有颈部疼痛、肿胀等表现,严重的外伤还可能影响婴儿的颈部功能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