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川崎病症状有哪些
川崎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最早症状为发热,体温常超39℃且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后14天可出现形态多样的皮疹,34天出现双侧眼球结膜充血;还会有唇及口腔充血、手足硬性水肿与后期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此外,部分患儿病程16周会出现心血管系统受累,也可能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关节等症状。对于年龄小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的婴儿及有家族史的儿童需格外关注,护理时要注意皮肤清洁、保证水分摄入,心血管受累患儿要注意休息并定期检查。
一、主要症状
1.发热:发热是川崎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常达39℃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5天以上,甚至可达2周或更久。这种高热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
2.皮疹:发热后不久(一般14天)可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可呈弥漫性红斑、猩红热样皮疹或多形性红斑,无水疱或结痂。皮疹一般在体温下降时逐渐消退,好发于躯干、四肢等部位。
3.双眼球结膜充血:双侧眼球结膜充血,但无分泌物,一般在发热后34天出现,热退时消散。
4.唇及口腔表现: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这些表现会让孩子口腔不适,影响进食。
5.手足症状:在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潮红。在发病后12周,手指和脚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这是川崎病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6.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常大于1.5cm,表面不红,可有压痛,一般在发热初期出现,热退时逐渐缩小。
二、其他症状
1.心血管系统症状:部分患儿在病程16周可出现心血管系统受累,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等。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但小孩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这些感受,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表现。
2.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这可能与肠道黏膜的炎症有关。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因腹痛而表现出哭闹不止、拒绝进食等情况。
3.泌尿系统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蛋白尿、尿白细胞增多等泌尿系统表现。
4.关节症状: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累及多个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一般在发病后2周内出现,可持续数周。
三、特殊人群提示
川崎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年龄较小的婴儿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要更加细心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体温变化等。对于有川崎病家族史的儿童,若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导致感染;发热期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对于有心血管系统受累的患儿,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