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不同人群特殊注意事项及治疗期间护理措施。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即保持口腔清洁、保证营养均衡;药物治疗,如使用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和2%5%碳酸氢钠溶液等碱性药物。不同人群中,婴幼儿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儿童要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考虑对胎儿或婴儿影响;免疫力低下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延长疗程。护理措施有饮食上给予温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进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隔离与预防,患儿用品专人专用并消毒,家人接触前后洗手。
一、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婴儿在喂奶前后,可喂少量温开水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奶液。对于母乳喂养的母亲,喂奶前应清洁乳头和乳晕;人工喂养的婴儿,奶瓶、奶嘴等应定期煮沸消毒。年长儿应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同时,要保证患儿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2.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有制霉菌素,可将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此外,氟康唑等药物也可用于治疗鹅口疮,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等由医生决定。
碱性药物:使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在必须使用药物治疗时,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如出现哭闹、拒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儿童:年龄稍大的儿童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和口腔清洁外,家长要引导其正确刷牙、漱口,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告知儿童在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鹅口疮时,用药需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婴儿。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人群,由于免疫力低下,鹅口疮容易反复发作。在治疗鹅口疮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可能需要延长疗程,以确保彻底治愈。
三、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给予患儿温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热、过冷、过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对于因疼痛而拒食的患儿,可采取少量多次进食的方法,保证营养摄入。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口腔黏膜病变的变化,如白斑的大小、颜色、范围等。同时,注意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食欲等全身情况,若病情加重或出现发热、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3.隔离与预防:鹅口疮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儿使用的餐具、玩具等应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家庭成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