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是否患狂犬病
狂犬病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情况,临床症状有早期类似感冒、兴奋期恐水怕风等、麻痹期全身弛缓性瘫痪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其中脑组织检查是金标准但有创且多在死后进行;需详细询问暴露史,不同人群暴露风险不同,怀疑患狂犬病要及时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综合诊断。
一、临床症状观察
狂犬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一些典型临床症状,早期可能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继而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出现喉头紧缩感。兴奋期可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表现为恐水、怕风,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患者虽渴但不敢饮水,见水、闻流水声甚至谈及饮水均可引起咽肌严重痉挛,此外还可出现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表现。麻痹期患者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在表达上更不清晰,需密切观察其行为变化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皮肤活检组织等标本中分离病毒,但此方法操作复杂,阳性率较低,一般不常用于常规诊断。
2.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标本中的狂犬病毒抗原,如取患者的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等做免疫荧光染色,可检测病毒抗原,阳性率约为60%-80%。对于有明确暴露史且临床高度怀疑狂犬病的患者,该检测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患者标本采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儿童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来获取标本。
3.核酸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核酸检测技术可检测狂犬病毒核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早期快速诊断狂犬病,但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
4.抗体检测:
血清中和抗体检测:一般在发病后8-10天出现,发病后20天,所有患者均阳转。检测血清中和抗体对回顾性诊断有意义,但对于早期诊断价值有限。不同性别患者抗体产生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抗体产生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用于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可辅助诊断狂犬病。
三、脑组织检查
在患者死亡后进行脑组织检查,取海马回部位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病毒抗原,是诊断狂犬病的金标准,但由于是有创且患者已死亡的情况,一般仅在尸体解剖时进行。
四、暴露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如狗、猫、蝙蝠等)咬伤、抓伤或舔舐黏膜等暴露史非常重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暴露风险不同,比如经常接触宠物的人群、户外活动较多易接触野生动物的人群暴露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暴露史的患者,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也需高度警惕狂犬病的可能,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更需要仔细询问监护人了解暴露情况。
如果怀疑患狂犬病,需及时到具备相应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暴露史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