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跟骨骨折怎么办
双跟骨骨折后需及时就医评估,依情况行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康复分固定期间和拆除固定后,还需预防处理肿胀、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恢复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及时就医评估
双跟骨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类型(如关节内骨折、关节外骨折等)、移位程度等,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不同年龄人群骨折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但也需及时规范处理;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且易出现并发症。
二、非手术治疗情况
1.无明显移位骨折:
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期间要注意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固定时间为6-8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固定期间需避免过早负重,否则易导致骨折再移位;而生活方式较规律的人要严格遵循医生规定的固定时间和康复要求。
2.轻度移位骨折:
可通过手法复位后再行外固定。手法复位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复位后同样要密切观察患肢肿胀、血运等情况,定期复查调整固定情况。
三、手术治疗情况
1.移位明显骨折:
若跟骨骨折移位明显,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能更好地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手术前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在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并在围手术期加强心血管方面的监测和管理。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固定期间可进行非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适当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固定松动;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因活动不当引起不适。
2.拆除固定后康复: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可借助康复器械辅助锻炼,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等。康复过程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不同年龄人群康复进度有所差异,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不能盲目加快进度;老年人恢复较慢,需更耐心地进行康复训练。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肿胀:
骨折后常见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早期)、热敷(后期)等方法缓解。对于合并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肿胀可能更难消退,要加强患肢护理,密切观察肿胀变化情况。
2.感染:
无论是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都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如有伤口),预防感染。对于糖尿病患者等易感染人群,更要严格做好抗感染措施,如控制血糖、保持局部清洁等。
3.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后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尽可能恢复关节正常结构和功能,以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对于有既往关节疾病史的患者,更要重视康复过程中的关节保护和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