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什么病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有病原体感染及传播途径等病因,局部有咽痛、扁桃体充血等症状,全身有高热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还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注意气候变化来预防。
一、定义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化脓性炎症。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小儿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当身体劳累、受凉等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病。比如,在季节交替时,小儿若穿衣不合适,容易着凉,从而增加感染病原体引发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风险。
2.传播途径:可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如果小儿与已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就有可能被传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患儿会出现咽痛,尤其是吞咽时疼痛明显,部分小儿会因咽痛而拒食。扁桃体明显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融合成假膜,但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擦拭,擦拭后不出血。同时,双侧下颌下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2.全身症状:起病急,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可伴有寒战、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婴幼儿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儿的咽部,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同时触摸双侧下颌下淋巴结,判断有无肿大及压痛。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有细菌感染。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水,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半流质饮食。注意口腔卫生,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2.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一般疗程为10天左右,要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反复。
3.对症治疗:对于高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需遵医嘱,且要注意小儿年龄特点,避免不恰当用药)。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不挑食、偏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比如,每天保证小儿有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可选择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如散步、玩耍等。
2.避免交叉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同时,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3.注意气候变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物,防止着凉。例如,在寒冷天气,要给小儿穿上厚外套、围巾、帽子等,保持身体温暖。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小儿疾病,通过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家长和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该疾病,保障小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