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怎么办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和飞沫传播,损害神经系统致肌肉问题。治疗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有一般、对症及药物治疗,恢复期以康复训练和矫形器应用为主。预防靠疫苗接种(按程序使用OPV和IPV)和日常防护。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若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康复时家长要配合并关注其心理;家长及密切接触者照顾患儿要做好防护,有症状及时排查。
一、小儿麻痹症概述
小儿麻痹症,医学全称为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尤其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损害,导致肌肉无力、萎缩,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痪。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二、小儿麻痹症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一般治疗:患病后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这有助于减少肌肉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儿,防止误吸,必要时给予鼻饲营养,以保证营养供应。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发热较高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物。对于肌肉疼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使用一些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药物,如甲钴胺等,帮助受损神经的修复。
2.恢复期治疗
康复训练:这是恢复期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根据患儿瘫痪部位和程度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如帮助患儿活动关节,防止关节挛缩;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逐渐增加主动运动训练,如让患儿进行抬腿、抓握等动作,以增强肌肉力量。
矫形器应用:对于出现肢体畸形的患儿,可使用矫形器进行矫正。如足部畸形可使用足托,帮助改善足部形态,利于患儿行走。
三、小儿麻痹症的预防
1.疫苗接种:这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主要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一般在2月龄接种1剂IPV,3月龄、4月龄及4周岁各接种1剂OPV。按时接种疫苗可使儿童获得有效的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
2.日常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和饭前便后。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减少病毒传播机会。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由于小儿麻痹症主要影响儿童,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肢体疼痛、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孩子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鼓励孩子坚持训练,同时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孩子因疾病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
2.家长及密切接触者: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家长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在照顾患儿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止病毒传播给自己及他人。同时,密切接触者也应关注自身健康,若出现类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