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发烧怎么办
要密切观察孩子体温与一般状况,包括体温变化、耳部等情况;采用非药物降温措施,如让孩子穿宽松衣物、温水擦浴、用退热贴;及时判断何时需就医及就医检查项目;若需针对感染处理,细菌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一、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
1.体温监测: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可每间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体温在38.5℃以下,且孩子一般状况良好,精神、食欲等无明显异常,可先采用非药物方式降温;若体温≥38.5℃或虽体温未达38.5℃但孩子出现明显不适,如哭闹不止、精神萎靡等,需考虑采取退热措施。不同年龄段孩子对发热的耐受及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而年长儿可能会诉说头痛、肌肉酸痛等。
2.一般状况观察:留意孩子耳部疼痛情况、有无哭闹加剧、是否有抓耳动作,同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有无呕吐、嗜睡等其他伴随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急性中耳炎发烧时需更加密切观察,因为这类孩子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且迅速。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散热:让孩子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比如选择棉质的轻薄衣物,避免穿着过厚导致热量不易散发。对于婴儿,可适当减少包裹的被褥,但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每次擦浴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皮肤娇嫩,温水擦浴时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降低局部温度,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退热贴相对比较安全,但要注意粘贴位置,避免贴在有毛发、伤口或皮肤破损的部位。
三、及时就医评估
1.何时需就医:如果孩子发烧持续不退,体温反复升高;或出现耳部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严重的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以及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发热,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快,需立即就医。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急性中耳炎发烧的处理重点不同,婴儿更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婴儿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可能迅速进展。
2.就医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耳部检查,观察鼓膜情况,判断中耳炎的严重程度,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了解感染情况是细菌还是病毒等引起。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就医时需提前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等相关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四、针对感染的处理(若需)
1.细菌感染处理: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严格遵循医嘱。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要谨慎考虑,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或滥用。
2.病毒感染处理: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上述的体温监测、非药物降温等措施,因为目前对于病毒感染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症状进行处理,等待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来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