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有哪几类
股骨颈骨折有多种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为股骨头下骨折(坏死率高,常见于老年人)、经股骨颈骨折(血供部分受损,愈合缓慢,各年龄均可发生)、股骨颈基底骨折(血供丰富,愈合易,坏死率低);按X线表现分为内收骨折(Pauwels角>50°,不稳定,不易愈合,坏死率高,常见老年女性)、外展骨折(Pauwels角<30°,稳定,愈合率高,坏死率低,多发生于年轻或骨质疏松轻人群);按Garden分型分为Ⅰ型(不完全骨折,稳定,预后好)、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愈合可能性大)、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愈合难,坏死风险增)、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血供严重破坏,坏死率高,预后差,多由较大外力引起,老年人易出现)。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损伤,股骨头仅有小凹动脉很少量的血供,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坏死率高。这种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骨的强度下降,更容易在轻微外力下发生股骨头下骨折。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有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的损伤,股骨头的血供来自小凹动脉和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该型骨折后,股骨头的血供部分受损,骨折愈合较缓慢,也有一定的坏死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但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
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由于骨折部位血供丰富,骨折容易愈合,坏死率低。相对来说,该型骨折在受到外力时,往往外力的能量传递到此处时已经有所衰减,所以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相对前两种类型较小,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按X线表现分型
内收骨折: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50°。内收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因为Pauwels角越大,骨折端所受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不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常见于老年女性,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更明显有关,且女性的活动特点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此类骨折的发生风险。
外展骨折:Pauwels角小于30°。外展骨折属于稳定骨折,骨折端剪力小,较稳定,愈合率较高,股骨头坏死率较低。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患者或者骨质疏松程度相对较轻的人群,因为这类人群骨的强度相对较好,外力作用下更易出现外展型骨折。
按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骨折面少于50%。股骨头仍保持在髋臼内的正常位置,骨折比较稳定,血供破坏较少,预后相对较好。可见于年轻患者或者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情况。
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骨折端完全断裂,但两骨折端没有发生移位,股骨头的血供破坏相对较轻,愈合可能性较大,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骨折端有部分移位,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应关系部分失常,血供破坏进一步增加,愈合难度相对增大,股骨头坏死风险增加。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头完全脱离髋臼,骨折端完全移位,股骨头的血供严重破坏,坏死率极高,预后较差。这种类型骨折多由较大的外力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由于骨质量差,更易出现完全移位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