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扁桃体炎发烧怎么办
需观察小儿体温与一般状况,包括体温监测及精神、食欲等一般状况观察;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解开衣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及时判断就医时机,如体温持续不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就医后医生会进行检查诊断;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有相应注意事项,婴幼儿处理需谨慎,有基础疾病小儿要积极处理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
一、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小儿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数值及变化趋势。对于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可能更明显,需特别留意。不同年龄段小儿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一般而言,口腔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为36.5-37.7℃,腋下温度为36-37℃,若腋下温度≥37.5℃,或口腔、直肠温度≥37.8℃,可认为有发热情况。
2.一般状况观察:同时观察小儿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咽痛程度等情况。若小儿精神状态尚可,能正常进食,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拒食等,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就医。
二、物理降温措施
1.散热降温:
解开衣物:适当解开小儿过多的衣物,利于散热,避免穿着过厚加重发热症状。例如,对于穿着较多的小儿,可逐渐减少衣物,以棉质、透气的衣物为宜。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若小儿寒战、发抖时不宜进行温水擦浴,以免加重不适。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于小儿额头,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及凝胶内物质的相变吸热来降低头部温度,起到辅助降温作用。
三、及时就医评估
1.判断就医时机:当小儿扁桃体炎发烧体温持续不退(如腋下温度≥38.5℃经物理降温无明显缓解)、体温反复升高、伴有呼吸急促、抽搐、精神差等情况时,应立即带小儿就医。例如,小儿呼吸频率增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需警惕可能存在严重感染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2.医院检查与诊断:就医后医生通常会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扁桃体充血、肿大情况等,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若为细菌感染,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治疗;若为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处理扁桃体炎发烧时需更加谨慎。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力度,避免擦伤皮肤。同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因为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例如,3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发热,由于其免疫力低下,更易发展为严重感染,一旦发现发热应尽快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小儿:若小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发生扁桃体炎发烧时,更要积极处理。因为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如发热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心脏负担加重,哮喘小儿呼吸道痉挛可能加重等。所以这类小儿出现扁桃体炎发烧时,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