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有鼻塞(间歇性或持续性,儿童有特殊表现)、流涕(清水样、黏液样或脓性)、嗅觉减退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可分慢性单纯性和肥厚性鼻炎表现)和鼻内镜检查(能察细微病变);病史询问需了解发病诱因(如感冒、过敏原等)、病程时长(超3月考虑)、既往治疗史(对诊疗有参考)。
一、症状表现
1.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常表现为白天、运动或气温升高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程度轻重不一。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鼻塞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情况,这与儿童鼻腔结构相对狭窄及睡眠时气道通畅度受影响有关。
2.流涕:鼻涕可为清水样(多见于变应性鼻炎引发的慢性鼻炎)或黏液样、脓性。变应性鼻炎导致的慢性鼻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流涕症状往往更明显,而感染因素引起的慢性鼻炎流涕可能呈脓性。
3.嗅觉减退:长期慢性鼻炎可能影响嗅觉,其机制可能与鼻腔黏膜肿胀、嗅区黏膜受影响有关。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鼻炎嗅觉减退程度可能不同,例如变应性因素引起的慢性鼻炎,在控制过敏症状后嗅觉可能有所改善,但如果病程较长,嗅觉恢复可能不完全。
二、体征检查
1.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或苍白、肿胀,下鼻甲肥大,有时可见鼻息肉样变或分泌物积存。对于儿童进行前鼻镜检查时需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成人检查时可观察到鼻腔内具体的黏膜状态,若为慢性单纯性鼻炎,黏膜呈暗红色,表面光滑,下鼻甲黏膜柔软,富有弹性,探针轻压可出现凹陷,移开探针后凹陷迅速恢复;若为慢性肥厚性鼻炎,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黏膜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探针轻压无凹陷或凹陷不易恢复。
2.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鼻腔内部结构,包括中鼻道、嗅裂等部位的情况,可发现更细微的病变,如是否存在鼻窦开口阻塞等情况。对于有长期鼻塞、流涕等症状怀疑慢性鼻炎的患者,鼻内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三、病史询问
1.发病诱因:了解患者是否有反复感冒、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如工业废气、化学刺激性气体等)、职业性接触有害粉尘等情况。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患慢性鼻炎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粉尘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可导致炎症持续存在。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诱因不同,儿童可能更多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室内过敏原(如宠物毛发、霉菌等)有关。
2.病程时长:询问症状持续的时间,一般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病程多在3个月以上。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及以上,就要考虑慢性鼻炎的可能。同时要了解症状是否有周期性变化或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比如变应性鼻炎引发的慢性鼻炎,症状可能在特定季节或接触过敏原时加重。
3.既往治疗史:了解患者之前是否接受过治疗,以及治疗的效果如何。例如是否使用过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若使用过,效果如何,是否有不良反应等。这对于判断当前病情及制定后续诊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患者既往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可能不同,儿童使用某些药物需考虑其年龄适应性及药物副作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