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痛怎么办
尿道结石疼痛的处理方法多样,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一般处理是大量饮水(20003000毫升,依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和卧床休息;药物缓解疼痛有非甾体抗炎药(不同年龄段用药有差异)和解痉药(特定疾病患者慎用);结石大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特定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包括尿道镜取石术(有感染风险)和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恢复长);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尽量保守治疗、谨慎用药,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精确用药剂量,老年人兼顾基础疾病、注重预防并发症。
一、一般处理方法
1.大量饮水:大量饮水有助于增加尿量,对尿道起到冲洗作用,可能促使较小的结石排出体外。通常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但具体饮水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调整。未成年人的饮水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计算,老年人因肾脏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减退,也要适当控制饮水量。
2.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结石在尿道内移动刺激周围组织,从而加重疼痛。同时,采用舒适的体位,比如患者可以尝试侧卧,这样能降低结石对尿道黏膜的摩擦。
二、药物缓解疼痛
1.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不过不同年龄段用药有差异,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一般不建议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因为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影响。患有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也要慎用。
2.解痉药:可放松尿道平滑肌,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但对于患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加重病情。
三、体外冲击波碎石
当结石较大,无法通过自行排出和药物治疗缓解疼痛时,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它利用冲击波聚焦后击碎结石,使其更容易排出。不过,孕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石远端存在尿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该方法。不同年龄段患者在碎石后要注意休息,儿童需要家长加强护理,密切关注排尿情况。老年人则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四、手术治疗
1.尿道镜取石术:通过尿道镜直接观察结石,并将其取出。适用于较大的尿道结石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手术有一定感染风险,术后患者要遵循医嘱服用抗感染药物。
2.开放性手术:当上述方法都不适用时,会考虑开放性手术切开尿道取石。此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患者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要格外注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生尿道结石疼痛情况较为复杂,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一般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如通过大量饮水、卧床休息等方法缓解症状。如需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尽量避免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2.儿童:儿童尿道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疼痛会让孩子痛苦不安。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大量饮水帮助排石。如需用药,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精确计算剂量。由于儿童配合度低,恢复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以及排尿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尿道结石疼痛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恢复能力弱,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更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