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怎么回事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女性因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略高,病因与骨质疏松、外伤有关,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不能站立行走等,通过X线、CT诊断,治疗分非手术牵引和手术内固定,康复训练很重要,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部分可恢复良好,老年患者可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在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股骨粗隆间是松质骨丰富的区域,血运良好。此部位的解剖特点决定了骨折后相对较易发生移位等情况,多见于老年人,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女性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率相对较高等原因,发病率可能略高于男性,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钙摄入不足等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进而提高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率,有骨质疏松病史等的人群更是高危群体。
二、病因
1.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骨量丢失,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轻微的外伤如扭转身体、平地跌倒等就可能引发股骨粗隆间骨折,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进展更快,发病风险更高。
2.外伤:间接暴力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如行走时滑倒、足部着地,力量上传至股骨粗隆间导致骨折;直接暴力作用于股骨粗隆间也可引起骨折,但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受伤部位疼痛明显,不能站立和行走,局部肿胀,皮肤可出现瘀斑,患肢短缩、外旋畸形,外旋角度一般在45°-90°之间。
2.体征:查体时可发现骨折部位压痛,叩击足跟部时骨折处疼痛加剧,患肢活动受限。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可明确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初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骨折线不清晰或需要更精确了解骨折块移位情况时,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五、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牵引治疗,如皮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维持骨折的复位,同时需要长期卧床,这可能会带来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老年人长期卧床并发症风险更高,需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活动肢体等。
2.手术治疗:目前对于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尤其是身体状况允许的,多采用手术治疗,如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髓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等,手术可以使患者更早地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等,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六、康复预后
1.康复训练:无论手术与否,康复训练都是至关重要的。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等,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老年人康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
2.预后情况: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良好的肢体功能,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如行走困难等,预后情况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恰当、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