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原因
膀胱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饮食因素(儿童低蛋白低磷酸盐饮食、成人高草酸钙尿酸等食物摄入)及膀胱异物有关;继发性与下尿路梗阻(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部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憩室、输尿管膀胱反流、肠道膀胱扩大术等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尿液异常或潴留等进而促使结石形成
一、膀胱结石的常见原因
(一)原发性膀胱结石
1.饮食因素
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儿童原发性膀胱结石相对常见,与低蛋白、低磷酸盐饮食有关。例如,婴儿主要以母乳或牛奶为单一食品时,其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能影响尿液成分,增加膀胱结石形成风险。对于儿童来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长期摄入过少的膳食纤维等,会使尿液中相关成分改变,尿液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促进结石形成。
成人原发性膀胱结石也与饮食有关,长期食用含草酸、钙、尿酸等成分过高的食物,如菠菜、动物内脏等,会导致尿液中这些成分浓度升高,当超过尿液的溶解度时,就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2.膀胱异物
膀胱内长期存在异物,如留置的尿管、膀胱内的缝线等,异物可作为核心,使尿液中的矿物质围绕其沉积形成结石。例如,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由于导尿管表面会有黏液等物质附着,尿液中的晶体容易在其表面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二)继发性膀胱结石
1.下尿路梗阻
良性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道梗阻,尿液排出不畅,膀胱内尿液潴留,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容易沉淀,长期积累形成结石。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增加,据相关统计,50岁以上男性中约有50%会出现前列腺增生相关症状,而其中部分患者会并发膀胱结石。
尿道狭窄: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如外伤性尿道狭窄、医源性尿道狭窄等,会使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尿液排空不完全,尿液中的成分浓缩,易形成结石。例如,外伤性尿道狭窄患者,由于尿道破损后修复过程中形成瘢痕,导致尿道狭窄,影响尿液正常排出。
膀胱颈部梗阻:如先天性膀胱颈部梗阻、膀胱颈部肿瘤等,会阻碍尿液从膀胱排出,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晶体物质沉淀形成结石。
2.神经源性膀胱
常见于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患者,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膀胱排尿功能紊乱,出现尿潴留。尿液长期潴留于膀胱内,容易滋生细菌,且尿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促进结石形成。例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传导功能受损,膀胱逼尿肌功能失调,不能正常排空尿液。
3.膀胱憩室
膀胱憩室是膀胱壁向外突出的袋状结构,憩室内尿液引流不畅,容易形成结石。因为憩室内的尿液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容易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4.输尿管膀胱反流
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会使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例如,先天性输尿管膀胱反流的患儿,尿液反流后,膀胱内尿液成分改变,易形成结石。
5.肠道膀胱扩大术
因某些疾病行肠道膀胱扩大术后,肠道黏液分泌增加,可能改变尿液的理化性质,导致结石形成。例如,因神经源性膀胱行肠道膀胱扩大术的患者,术后尿液中黏液成分增加,影响尿液的正常理化平衡,促进结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