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怎么治疗呢
腰椎骨折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无神经损伤等情况,包括卧床休息、腰部支具固定、康复锻炼;手术治疗适用于伴有神经损伤等严重情况,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自身特点及相关并发症预防等。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的腰椎骨折,如压缩程度较轻(压缩椎体高度>1/3)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稳定性较好的单纯椎体压缩骨折,在没有明显神经压迫等严重并发症时,保守治疗是初始选择。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严格卧硬板床,一般需要卧床6-8周左右,在此期间要避免起床活动,以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修复能力较强,但仍需严格遵循卧床休息的要求,避免过早活动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腰部支具固定:在卧床的基础上,可使用腰部支具进行固定,进一步限制腰部的活动,增强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支具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的类型、患者的体型等进行适配,确保固定效果良好且患者佩戴舒适。
康复锻炼:在骨折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下肢肌肉的收缩舒张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的伸展、旋转等轻度活动锻炼,逐渐恢复腰部的功能,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幅度,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进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康复锻炼要更加轻柔,循序渐进,避免对骨骼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老年患者康复锻炼则要考虑其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适当降低锻炼强度。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压缩程度严重(压缩椎体高度<1/3)、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折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伤表现时,必须尽快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对于一些严重的爆裂性骨折,脊柱稳定性丧失,也需要手术治疗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以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在选择内固定材料时要考虑到未来骨骼生长的因素,尽量选择可吸收或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老年患者手术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经皮穿刺的方式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该手术创伤较小,但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合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为老年患者进行此类手术时,要充分评估其骨质疏松的程度和全身状况,术后要注意预防骨水泥相关的并发症,如骨水泥渗漏等,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促进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