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咽炎和慢性鼻咽炎的区别有哪些
鼻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病毒感染等诱发,起病急有相应症状,病程短,检查可见鼻咽部黏膜急性充血等,治疗以对症和病因治疗为主;慢性由急性反复发作等引起,有鼻咽部不适等表现,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检查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等,治疗需去除病因并局部缓解症状,儿童患病在各方面有其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1.急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受凉、过度疲劳、体质虚弱等因素易诱发,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中如接触感染者、所处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由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慢性炎症长期刺激、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或化学物质、烟酒过度等引起,成年人相对多见,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用嗓、熬夜等会加重患病风险。
二、症状表现
1.急性鼻咽炎:起病较急,初期可出现鼻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液脓涕,还可伴有咽痛、咳嗽,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儿童症状可能较成人更明显,可出现高热、惊厥等表现,年龄较小儿童因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2.慢性鼻咽炎:主要表现为鼻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常需清嗓,可伴有黏稠分泌物不易咳出,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病程较长者可能会有精神不振、头晕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差异相对较小,但儿童可能因咽部不适影响进食和睡眠。
三、病程与转归
1.急性鼻咽炎:病程相对较短,一般经规范处理,如休息、对症治疗等,数天至1-2周可痊愈,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转为慢性鼻咽炎,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若急性鼻咽炎未得到有效控制,更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2.慢性鼻咽炎: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症状时轻时重,受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影响易反复发作,成年人若长期处于不良生活工作环境中,病情易持续存在且难以彻底根治,儿童若存在长期鼻腔鼻窦问题未解决,也会导致慢性鼻咽炎长期不愈。
四、检查方法
1.急性鼻咽炎:查体可见鼻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有时可见分泌物附着,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病毒感染时),或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儿童检查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2.慢性鼻咽炎:查体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可有淋巴滤泡增生,鼻咽部CT或鼻内镜检查可更清晰观察鼻咽部结构,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需在合适麻醉下进行,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且减少患儿痛苦。
五、治疗原则
1.急性鼻咽炎:以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为主,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可自愈,可通过多饮水、休息等缓解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儿童适用抗生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慢性鼻咽炎:需去除病因,如治疗鼻腔鼻窦疾病、避免接触有害刺激物、戒烟限酒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儿童慢性鼻咽炎治疗更需注重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局部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