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的临床表现
小儿胃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反酸嗳气、呕血黑便、发热等,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有差异,婴幼儿期不典型,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相对能准确表达,需与肠痉挛、胆囊炎、胃溃疡等疾病鉴别。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是小儿胃炎较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等,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儿疼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的关系不确定,可能在进食后加重或无明显关联,不同年龄段小儿对腹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年幼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2.恶心、呕吐:小儿胃炎时胃黏膜受到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轻者仅表现为偶尔的恶心,重者可频繁呕吐,呕吐可能与进食有关,也可能无明显诱因。
3.食欲减退:由于胃部不适,小儿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较平时减少,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儿童,需关注其营养摄入情况。
4.腹胀:胃蠕动功能受到影响时可出现腹胀,患儿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可能伴有肠鸣音异常等表现,腹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能影响小儿的呼吸等。
(二)其他伴随症状
1.反酸、嗳气:部分小儿胃炎患儿可出现反酸,即胃酸反流至口腔,有酸味;嗳气则表现为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发出声响,这些症状与胃内酸碱平衡及胃肠道动力等因素有关。
2.呕血、黑便:较为严重的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出血,轻者可仅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重者可出现呕血,呕吐物可为鲜红色血液或咖啡样物质,黑便是由于血红蛋白经肠道代谢后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3.发热:如果胃炎是由感染因素引起,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导致的感染性胃炎,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或中等度热,发热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二、不同年龄段小儿胃炎临床表现的差异
(一)婴幼儿期
婴幼儿胃炎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腹痛表现不确切,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食,呕吐可能是较突出的表现,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若出现异常哭闹、频繁呕吐等要警惕胃炎可能。
(二)学龄前期及学龄期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相对能较准确表达腹痛等不适,腹痛部位相对较明确在上腹部,可能会描述疼痛的大致情况,同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相对较易被家长察觉,此阶段小儿胃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其日常学习和生活。
三、与其他疾病临床表现的鉴别
(一)与肠痉挛鉴别
肠痉挛也可引起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部位多在脐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外的其他伴随表现,而胃炎除腹痛外还有消化系统其他相关症状。
(二)与胆囊炎鉴别
胆囊炎患儿腹痛多在右上腹,可伴有发热、黄疸等表现,腹痛常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胆红素升高等异常,与胃炎的腹痛部位、伴随症状等有明显不同。
(三)与胃溃疡鉴别
胃溃疡患儿腹痛有一定规律,多为进食后疼痛,餐后缓解,而胃炎腹痛规律不典型,且胃溃疡可能有更典型的上消化道出血表现等,通过胃镜等检查可进一步鉴别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