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的区别是什么
孟氏骨折是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多由传达或扭转暴力引起,临床表现为前臂上段疼痛、肿胀等,影像学可通过X线等检查,治疗以复位固定为主;盖氏骨折是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主要由传达暴力所致,临床表现为前臂下段疼痛、肿胀等,影像学通过X线等检查,治疗以复位固定为主,不同年龄患者因自身特点在受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有相应差异
一、定义与解剖部位
孟氏骨折:是指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尺骨上段骨折后,暴力可导致桡骨头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而向外、向前或向后脱位。
盖氏骨折:是指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桡骨远端部分骨折后,外力作用使得尺骨小头从正常位置脱出。
二、受伤机制
孟氏骨折:多由传达暴力或扭转暴力引起。例如,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沿桡骨上传至尺骨中上段,导致尺骨骨折,同时暴力使桡骨头冲破环状韧带,发生脱位;扭转暴力也可导致尺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不同年龄阶段受伤机制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骨骼和韧带的特点,相对更容易因较轻的外力出现孟氏骨折,比如儿童在玩耍时不当的牵拉等可能引发。
盖氏骨折:主要是传达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经腕部传导至桡骨下1/3,引起骨折,同时撕裂下尺桡关节的韧带,导致尺骨小头脱位。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剧烈运动的人群,因承受较大外力,发生盖氏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孟氏骨折:患者受伤部位主要为前臂上段,表现为前臂上段的疼痛、肿胀、畸形,可触及尺骨骨折的骨擦感,桡骨头脱位可导致肘部出现相应的畸形表现,如肘后三角关系改变等,同时患肢活动受限,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前臂的哭闹、不敢活动等情况。
盖氏骨折:受伤部位主要在前臂下段,表现为前臂下段的疼痛、肿胀、畸形,可触及桡骨骨折的骨擦感,尺骨小头脱位可导致腕部及前臂的相应异常表现,如腕关节活动受限等,患者也会出现患肢的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患者的表现因身体发育等因素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成年患者症状相对更典型,儿童患者可能症状相对隐匿一些。
四、影像学表现
孟氏骨折:X线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可明确看到尺骨上1/3骨折以及桡骨头脱位的情况,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进一步清晰显示骨折的细节以及桡骨头脱位的程度等。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特殊性,在影像学上可能需要更仔细的观察,避免漏诊。
盖氏骨折:X线检查可发现桡骨下1/3骨折以及尺骨小头脱位,同样CT检查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骨折的形态、移位情况以及尺骨小头脱位的程度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
五、治疗原则
孟氏骨折:治疗以复位和固定为主。对于新鲜的孟氏骨折,多数需要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石膏固定或手术固定。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具有一定的塑形能力,部分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但需密切观察复位后的情况;成年患者一般多需要手术固定来确保骨折的稳定和良好愈合。
盖氏骨折:同样以复位和固定为主要治疗原则。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等,复位后根据情况选择外固定或手术固定。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会考虑到其骨骼的生长潜力、身体恢复能力等因素,儿童患者在治疗后要注意定期复查,观察骨骼的发育和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