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慢性鼻炎有什么区别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有遗传易感性,症状为阵发性喷嚏等,发作时鼻黏膜苍白水肿等,通过病史等诊断,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药物等;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慢性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症状为鼻塞等,不同类型体征不同,通过病史等诊断,慢性单纯性鼻炎保守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考虑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炎多先保守治疗。
一、定义与病因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多在特定季节或接触过敏原时发作。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长期吸入刺激性物质(如烟雾、粉尘)、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病程较长,常无明确季节性过敏原接触的强烈关联。
二、症状表现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症状发作具有突发性,脱离过敏原后可较快缓解,部分患者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儿童可能因鼻痒出现搓鼻、揉眼等动作,长期患病可能影响睡眠和学习。
慢性鼻炎:症状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轻重不一,鼻涕可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一般量不多,可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症状相对较为稳定,不受特定过敏原接触的明显影响,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尤其在空气质量差或季节变化时症状可能加重。
三、体征差异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状态,下鼻甲尤为明显,鼻腔内可见大量清稀分泌物;缓解期鼻黏膜可恢复正常。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时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触之柔软,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慢性肥厚性鼻炎时鼻黏膜增生、肥厚,下鼻甲黏膜肥厚,鼻甲骨亦可肥大,触之硬实,对血管收缩剂反应差。
四、诊断方法
过敏性鼻炎: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过敏原接触史、家族过敏史等)、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来明确过敏原,鼻内镜检查可见上述典型的鼻黏膜表现,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可辅助评估是否合并哮喘等其他过敏相关疾病。
慢性鼻炎:需结合病史、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等影像学检查,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内镜下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鼻甲黏膜光滑;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内镜下可见鼻黏膜肥厚、增生,鼻甲表面不平,鼻窦CT可排除鼻窦病变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过敏性鼻炎: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于明确单一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注意药物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不恰当药物。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等方法改善症状,同时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慢性肥厚性鼻炎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手术需谨慎评估适应证,儿童患者慢性鼻炎一般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避免过早手术干预,注重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体质等方式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