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中6个月-2岁无严重耳痛等的患儿可观察等待,有明显耳痛等用非药物或对症药物缓解,高热用物理降温等;药物治疗中2岁以上等特定情况用抗生素,伴鼻塞等用局部鼻用减充血剂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急性发作及有并发症的患者,儿童和老年患者手术有相应注意事项且要告知风险收益
一、急性中耳炎的一般治疗
(一)观察等待
对于6个月-2岁无严重耳痛(VAS评分≤3分)、体温≤39℃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可先观察等待,多数可在2-3天内自行缓解。这是因为部分急性中耳炎具有自限性,机体自身免疫可能帮助清除感染。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耳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全身症状等情况需及时干预。对于年龄较大、症状较轻且无高危因素(如免疫缺陷等)的患者也可考虑短时间观察,但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48-72小时。
(二)缓解症状
1.疼痛管理:对于有明显耳痛的患者,可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局部热敷等。若疼痛较明显,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对症药物,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相关要求,例如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且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退热:当患者体温较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对于高热患者,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需谨慎考虑药物退热,但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等相关安全规范,避免不恰当用药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二、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使用
1.适用情况:对于2岁以上伴有严重耳痛(VAS评分>4分)、体温>39℃或症状持续>48小时的急性中耳炎患者,以及6-23个月中度耳痛(VAS评分2-4分)或体温>39℃的患者,建议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等问题。
2.特殊人群: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情况等因素,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合适的抗生素种类。例如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儿童患者,需选择其他合适的抗生素,但要谨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权衡利弊后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抗生素。
(二)其他药物
对于伴有鼻塞等症状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局部鼻用减充血剂等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反复急性发作:对于急性中耳炎反复急性发作,1年内发作≥3次或6个月内发作≥2次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仍频繁复发的患者。
2.存在并发症:当急性中耳炎出现颅内、颅外等并发症时,如鼓膜穿孔后流脓不止、伴有脑膜炎等颅内感染症状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感染病灶等。
(二)特殊人群手术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时机,尽量减少手术对儿童听力等功能发育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手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确保手术安全。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收益等情况,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